在我们日常的饮食当中,食物之间有“相生相克”的说法,比如,蜂蜜与豆腐同食会导致腹泻,橘子和柠檬同食会导致消化道溃疡穿孔;那么你知道吗?药物之间其实也有“相生相克”的秘密,只不过这些秘密仅为少数人群所知晓,他们审核用药方案、指导合理用药、评估药物疗效……他们是——临床药师。
“临床药师要参与临床查房,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,指导合理用药,做好患者用药宣教”,对于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,邱亚南娓娓道来。每次查房回来,针对临床提出的疑难问题,她都会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学习和讨论。从药学生到临床药师,可以说是脱、胎、换、骨。“因为你不仅要懂得药学专业知识,还要具备临床思维,这就要求你具有医生和药师双重身份的知识储备”。邱亚南坚定而自信地说道。
患者胡某69岁,2018年2月25日因持续胸闷2小时入院,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,给予急诊PCI,术后入住ICU,病情平稳后2月28日转入心内科,患者夜间突然发热至38.4℃,3月1日上午体温达39℃,咳嗽有痰,考虑呼吸道感染,给予地塞米松、赖氨匹林、左氧氟沙星治疗;3月2日临床药师会诊,患者C反应蛋白(CRP)57.6,降钙素(PCT)30.6,体温持续升高,邱亚南建议抗菌药物更改为抗菌谱更广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,一日两次,每次3.375g。48小时复查CRP、PCT,如果没有变化或指标下降,说明用药有效,可继续治疗。期间患者一直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,3月7日,CRP-7.38,PCT-0.96患者炎性指标恢复正常。
从2012年3月入职平安医院,邱亚南对知识总有火一般的热情。为了尽快适应岗位,她利用上下班时间,在公交车上背诵医院的道德规范、十大理念,如今她已能倒背如流。邱亚南在门诊西药房、中药房,住院西药房、中药房都轮转过,每个岗位她都尽心尽力做到最好,对于庞大而复杂的中药、西药的分类和名字,她都能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。
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,邱亚南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,记录了日常工作的琐碎“小事”。刚从学校毕业时,一个药品既有俗名又有学名,很多药房的老前辈随口说出的药品俗名,让她云里雾里,但她是个有心人,不明白的药名记下来,查找对应的学名。每天的记录都成为邱亚南睡前的必读“宝典”。遇到不懂的问题立即强化学习,现在科室每日讲课的提问环节,她都认真准备,日拱一卒,功不唐捐,她的专业知识越来越扎实,业务能力越来越突出。在2018年集团技能比赛上,邱亚南获得了药学组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。
目前,在医院组织的“病历百日攻坚检查”活动中,临床药师重点监控的是抗菌药、超说明书用药、重复用药等内容。对于一份病历,邱亚南要登陆电子病历系统查看用药依据,还要登陆医生工作站寻找药物的用法用量等,看似简单的一份病历质控实则凝聚了她背后大量的心血。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溶媒需要250毫升,临床常见的问题是溶媒量不够,这就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,此外,滴注速度过快还会导致静脉炎的出现”,对于这些常见的用药指导建议,邱亚南都给予临床科室专业的指导和悉心的解说。
自从医院开展行政查房以来,临床的合理用药以及药品的管理,是药房重点管控的区域。为了改善服务流程,今年药房直接送药到临床。
医疗模式的转变要求药师走进临床,开展临床药学,为患者提供安全、有效的药学服务。邱亚南的思想观念也认识到这一点,目前药房正按照三甲的要求,探索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模式:以合理用药为核心,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、治疗,从以往单纯的药品调剂拓展到协助医师选择治疗药物,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。向临床提供药品信息,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药物治疗及其相互作用、配伍禁忌、不良反应等方面问题的咨询服务。
只有转变服务模式,深入临床,面向患者,通过实践学习不断提高技能,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,从而体现药师的社会价值,邱亚南在岗位上坚定不移地实践着。
左二为药械科副主任——邱亚南
怀揣着小小梦想、大大情怀,在新的工作阵地上,邱亚南带领团队奋勇向前。她因为选择而热爱,在平凡的岗位上,不甘于平庸,充分准备,时刻充电,不懈努力,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。